前海中泰咨询

在线咨询 中文 | English
免费服务热线:
专题研究中心 大数据中心 前海中泰数据库

热点专题研究 战略新兴产业 商业时评 产业观察 园区资讯 可研指南 规划政策 产业招商

【贵州】《贵州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规划》

2021-10-15   前海中泰咨询

【来源: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image.png


省发展改革委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10月11日


贵州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规划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 号)、《关于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18〕1433 号)、《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为统筹安排“十四五”期间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加快提升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不断完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特编制本规划。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在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持续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是在条件较好的公共实训机构中遴选,或采用“政校行企”等合作模式新建(改扩建)形成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是提供通用服务能力的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主要提供如培训课程资源、师资队伍、业务流程和应用管理、标准研发、应用开发、创业孵化、技能竞赛等方面的服务。本规划以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省统筹推进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任务和资金安排的依据。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下,全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和技能培训得到了较快发展,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为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4 个市(州)级,兴义市、正安县、印江县、兴仁市、台江县、施秉县等9 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成投用;黔东南州1 个市(州)级,钟山区、龙里县、清镇市、湄潭县、普定县等10 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方面,“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 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8 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4 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1 个。职业农民培育方面,建成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综合基地6 个,省级培育示范基地20个。创业孵化方面,认定创业孵化基地57 家,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 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3 家。认定农民工创业园创业点186 个、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28个、示范点23 个。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培训项目向多极化扩展,先后实施了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农民教育培育提质增效行动,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计划、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和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等一系列重点培训计划和行动,覆盖高(高技能)中(一般劳动者)低(就业困难群体)等各类群体。培训方式向多元化拓展,探索形成了以黔南公共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贵阳市经开区贫困群体“以工代训”、“互联网+ 职业技能培训”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职业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向多样化发展,结合产业需求和培训资源,开展了建筑、车辆维修、机械加工、电器组装加工、乐器制作、茶系列制品工艺、刺绣(银绣)等非遗技艺、电子商务、农产品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旅游培训、轨道交通服务等岗位技能培训。“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1.44 万人,实现就业创业人数199.21 万人。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制度不断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出台了《贵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从强化培训实施体系、健全培训政策体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我省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使用、评价、激励配套制度机制。重点人群培训方面,先后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农民全员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市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为重点,推进全员技能培训。资金保障与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业技能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职业培训补贴拨付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效能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关于高质量推进2021 年度农民全员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初步建立了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为关键,以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以重点人群培训为主体,以资金管理等要素为支撑的政策保障制度。

“十三五”期间,全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看到,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和发展尚不能满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诸多困难。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供给能力不足。目前,全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共有400 家,规模小、能力弱、公办少,年培训能力达2000 人次以下的383 家,年培训能力达2000-5000人次的14 家,年培训能力达5000 人次以上的3 家。从全省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的情况看,民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占比超过八成,公办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不到两成。2020 年,全省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约108 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约87 万人次,获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21172 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全省15-59 岁人口的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达2338.88 万人,比重为60.65%,全省城镇就业人数987.69 万人,乡村就业人数1061.71 万人。现有培训能力难以满足适龄劳动力人口和就业人口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缺口大。“十三五”以来,经多方努力筹措和资源整合,全省启动建设了贵州省轨道(铁道)交通就业公共实训基地、贵州省毕节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贵州省安顺市市级公共实训基地、贵州省黔南州公共实训基地等24 个公共实训基地,总投资232398 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200 万元,省预算内投资(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8200 万元,地方自筹资金203998 万元。我省自筹经费建设的17 个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规模与国家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同时与国家积极推动每个县建设1 所公共实训基地,施行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公共职业技能培训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目前,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主要由人社部门牵头,人社、农业、教育、工会等单位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开展了群体不同、内容同质、交叉重复的职业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训资金分散、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培训规模偏小、培训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受训主体、市场主体的实际需要,未能体现劳动者的个体差异、未能适应劳动者的个性发展。

二、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全球产业链。国内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持续深化、都市圈经济加快发展,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国内大环境对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孕育了新活力。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对贵州发展提出了“四新”要求,为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省委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叠加了我省数字经济发展新型优势和政策优势,助推全省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变革,为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孕育了新活力。

中央、地方系列配套政策对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提供了新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明了发展方向。《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立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人才评价机构,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效益,为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明确了目标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提升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关于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贵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开展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稳就业、保就业和乡村振兴对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四五”时期,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新增劳动力、经济活动人口以及农民工规模呈下降态势,我省面临转型产业工人、省外回流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在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劳动力供给相对短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升级、岗位结构和技能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做好我省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加快推进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以保障就业人群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产业发展对我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提出了新需求。我省农业产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客观上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客观上需要大量一线产业工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客观上需要培育大量的技能人才。要实现“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


附件: 《贵州省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建设规划》.pdf

来源:贵州省发改委门户网站

返回

静态手机移动端二维码_副本.png手机版网站微信订阅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


consult-service-1.png

园区规划

consult-service-2.png

产业规划

consult-service-3.png

可行性研究

consult-service-4.png

商业计划书

consult-service-5.png

医院策划

consult-service-6.png

战略规划

consult-service-7.png

市场调研

consult-service-8.png

研究报告

-----------------------------------------------------------------------------------------------------------------------

consult-service-9.png

军民协同发展

consult-service-10.png

生物产业

consult-service-11.png

特色小镇

consult-service-12.png

战略新兴产业



典型案例推荐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jpg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jpg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jpg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jpg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jpg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png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jpg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jpg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上一条《“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国卫医发﹝2021﹞31号)
下一条【广东】《广东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粤府办〔2021〕28号)

大数据中心

专题研究中心MORE+
  • 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

  • 生物产业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环保以及汽车产业兴衰等,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美/欧/日/韩等都已相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国内主要车企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本土化浪潮势不可挡。

 

免费咨询热线:400-6630-998

地址:深圳前海梦海大道5109号前海卓越金融中心三期1号楼5502

邮箱:info@qhztzx.com

官网:www.qhztzx.com

手机版网站前海中泰咨询移动端微信订阅号前海中泰咨询 - 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前海中泰研究咨询 - 12cm.jpg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前海中泰(深圳)研究咨询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93436号-1 Powered by szweb
0755-32919669 深圳前海中泰咨询公司微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