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研究背景
生物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我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靶向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检测、智能型医疗器械、可穿戴即时监测设备、远程医疗、健康大数据等新技术加速普及应用,智慧医疗、精准医疗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疾病预防、检测、治疗模式,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生物技术作为当今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生物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纷纷聚焦生物经济,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其领先地位。美国政府在《国家生物经济蓝图》中,明确将“支持研究以奠定 21 世纪生物经济基础”作为科技预算的优先重点。欧盟在《持续增长的创新:欧洲生物经济》中,将生物经济作为实施欧洲 2020 战略,实现智慧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德国在《国家生物经济政策战略》中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生物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德国在经济和科研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在美欧等政府的引导下,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青睐生物领域,风险投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金额屡创新高。
生物产业链架构分析
1、生物医药产业链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药材种植、原材料加工、药品研发、药品生产、商业流通、医疗保健服务等不同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链结构
2、生物农业产业链
生物农业的产业链是以传统道地农产品生产为核心,生物肥料、生物兽药、生物农药等为上游或资源供给,生物农业服务业为辅助,生物功能食品为下游产品的链条式产业。
生物农业产业链结构
发展生物农业,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的根本转变、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实现我国农业组织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形态结构,促进人类健康水平和生物工业水平的提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物产业发展目标
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1)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显著提升,重点企业达到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
(2)产业结构持续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生物技术药占比大幅提升,化学品生物制造的渗透率显著提高,形成2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生物技术企业,在全国形成若干生物经济强省、一批生物产业双创高地和特色医药产品出口示范区。
(3)应用空间不断拓展,社会效益加快显现。基因检测能力(含孕前、产前、新生儿)覆盖出生人口5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提高中医药种植对精准扶贫的贡献;提高生物基产品经济性10%以上,利用生物工艺降低化工、纺织等行业排放30%以上;生物能源在发电供气供热燃油规模化替代,降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亿吨。
(4)产业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加大。到2020 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 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
“十三五”期间生物产业发展目标指标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0% |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 |
一批优势生物技术和产品成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 生物技术药占比大幅提升 |
化学品生物制造的渗透率显著提高 |
新注册创新型生物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 |
年销售收入超过100 亿元的大型生物技术企业超过20家 |
形成若干生物经济强省、一批生物产业双创高地和特色医药产品出口示范区 |
社会效益加快显现 | 基因检测能力覆盖50%以上出生人口 |
社会化检测服务受众大幅增加 |
粮食和重要大宗农产品生产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
生物基产品经济性提高10%以上、利用生物工艺降低化工、纺织等行业排放30%以上 |
生物能源在发电供气供热燃油规模化替代、降低二氧化碳年排放量1 亿吨 |
产业规模保持中高速增长 | 产业规模达到8-10 万亿元 |
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超过4% |
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幅增加 |
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总体水平已经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已广泛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
根据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生物医药类的上市公司共有238家,涉及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领域,资产规模达1.4万亿元,营业收入为9816亿元,净利润845亿元。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产业投资的日益活跃,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并不断对周边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产业规模方面,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达到约4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总额增速远高于同期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速。青蒿素、基因检测、超级稻等产品和服务已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世界知名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苏等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集群已拥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形成了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格局。
但目前,我国生物产业依然表现出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我国生物医药行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国内所有行业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10%以上的研发强度相比反差太大,国内制药行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总和不及美国辉瑞一家公司。我国拥有4000多家种子企业,但95%以上的种子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育种水平,转基因的产业化进展十分缓慢,生物能源、生物环保领域产业化进展也十分缓慢。
前海中泰咨询服务内容
生物产业研究分析报告生物产业细分领域市场研究生物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生物产业企业战略规划生物产业投资机会挖掘咨询生物产业项目投资咨询及竞争情报研究服务生物产业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生物产业项目可行性分析生物产业集群分析生物产业企业业务延伸及拓展咨询生物产业多元化集团进入的投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