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川府发〔2021〕47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8日
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完善公共服务制度
第二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第四节 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
第五节 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章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
第一节 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第二节 发展公平优质教育
第三节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四节 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第五节 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第六节 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第七节 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第八节 加大优军优抚服务保障力度
第九节 提供丰富多彩文体旅游服务
第五章 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
第一节 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
第二节 强化公共服务要素支撑
第三节 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第四节 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信用建设
第六章 健全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统筹协调
第三节 开展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为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明确公共服务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推动我省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依据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起覆盖全民、比较成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构建起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五大实施机制为支撑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增加,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9%,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2.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乡区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统筹发展。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公办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服务资源更加丰富,供给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4.8%,义务教育在校生达到834万人、专任教师达到56.65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7.56人,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3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56岁。基本实现全省电视户户通、行政村广播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1.6%。
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9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实现旅游总收入7173亿元。社会办医稳步发展,全省民营医院达到1745家。阳光康养、森林康养等产业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12家。家政服务业加速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企业超过8300家。“互联网+社会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服务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二节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推动社会领域事业和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互促共进,将持续释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潜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将进一步催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同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养老托育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我省公共服务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仍然突出,婴幼儿照护、优质医疗、家政服务和文体旅领域等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较为明显,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础设施不足与利用不够并存,公共服务人才支撑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活力和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确处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和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稳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基本省情,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负担的可持续性,既关注回应群众呼声,明确政府兜底保障的标准与水平,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不超越发展阶段,不过度承诺,不盲目攀比。新增公共服务项目内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要进行充分的财力评估。
兜住底线,均等可及。牢牢把握基本民生需要,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补齐明显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增强兜底保障能力。立足人口分布和流动情况,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实现人民群众公平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
扩大供给,普惠享有。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延伸下沉。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实现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明晰各级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兜底责任和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和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便利。涵盖教育就业、养老育幼、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更加公平可及,“互联网+公共服务”快速发展,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适应,服务规模和质量均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获得方式更加便捷,供给主体更加多元,服务价格更可承受,服务体验不断改善。
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更加适应人民群众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供给方式创新智能,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实现多样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
附件:《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川府发〔2021〕47号).PDF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