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
川府发〔2021〕48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现将《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0日
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面临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第三章 构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三、夯实乡村振兴知识产权基础
四、强化知识产权对外开放合作
五、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四章 强化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
一、落实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
二、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三、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四、推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五、夯实知识产权保护基础
第五章 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
一、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导向
二、促进知识产权创新主体发展
三、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
四、推动知识产权高价值实现
第六章 夯实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二、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四、强化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五、推进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第七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作
二、加强要素保障,完善政策措施
三、加强考核评估,督促任务落实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四川加快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依据《“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以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为主线,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改革,顺利完成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推动形成市场监管与服务促进双轮驱动新格局,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知识产权强省体系初步构建。国家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获批建设,1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66个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市、区)、5个试点示范园区加快建设,254家企业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培育工作,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高标准建成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个国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和12个省级知识产权投诉举报与维权援助中心,成立21家知识产权调解组织。深入开展“护航”“雷霆”“闪电”“剑网”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立案破获侵权假冒犯罪案件1322件,创新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15年的65分提升至2020年的78.81分。
知识产权创新改革成果丰硕。7项知识产权领域改革经验被国务院复制推广,“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新模式”取得突出成效,获批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
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新增授权专利4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97万件),商标有效注册达101万件,地理标志达762个,作品版权登记数量新增72.4万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139项,有效植物新品种权1260件。率先在全国设立省级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达6.86亿元。制定实施《四川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建立60亿元风险补偿基金池,16个市(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超过300亿元。获得中国专利奖75项(金奖3项),颁发四川专利奖190项。
知识产权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落户四川,建成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4个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成省级以上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3个、远程教育分站12个、教育试点示范学校50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专业服务人员超过3万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集中宣传活动900余次,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知识产权高效率运用,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大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四川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对助力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为:对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相对滞后,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呈现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等特点,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能力亟待加强,市场主体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能力明显不足,知识产权发展尚不能满足国内外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十四五”时期,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必须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和激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为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战略引领。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坚持质量优先。始终把高质量贯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促进知识产权从多到优、从优到强,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坚持统筹协调。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健全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上下联动,推动知识产权多元共治,提高知识产权领域系统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坚持开放合作。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促进知识产权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推进知识产权对外深度交流与合作,为走出去、引进来提供知识产权保障。
坚持安全底线。加强对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落实反垄断、公平竞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健全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创造质量、运用效益、服务效能、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高价值知识产权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新成就。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更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能力更强,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实施,保护衔接机制更加完善,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有效。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更优。知识产权实现数量向质量转变,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优质地理标志、优良植物新品种等高价值知识产权大幅增加,形成支撑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更佳。知识产权运营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资入股等金融作用更加凸显,流转更加顺畅、转化运用效益显著提高,价值实现渠道更加多元化、体系化。专利密集型产业、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较大提升。
知识产权服务效能更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获权、用权、维权服务供给更加便捷高效。建成网络化、便利化、智能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形成一批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治理能力更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执法、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试点示范得到深化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知识产权改革创新成果,建成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体系,知识产权领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第三章 构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共同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打造知识产权支撑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围绕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和保障创新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构建知识产权运营大市场,促进知识产权大保护,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知识产权协同创新区。围绕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发挥知识产权推动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作用,积极对接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和惯例,护航川企川货“走出去”,促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打造知识产权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发挥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质量、生活品质等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保护产权的良好氛围,打造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高地。推动川渝毗邻地区深化知识产权合作,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平台、项目落地,采取共建、共享、共联等方式全面落实《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新高地。
二、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军民融合、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发展等试点,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营造国内一流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加快成都都市圈知识产权同城化进程。围绕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聚焦白酒、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协同、保护协作、服务共享等一体化建设。围绕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聚焦现代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先进材料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进程。围绕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聚焦世界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引领钒钛、稀土和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传统知识产权的传承、挖掘、保护和开发,综合运用绿色专利、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推动区域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五大片区知识产权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促进各区域之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知识产权合作。
三、夯实乡村振兴知识产权基础
打造知识产权强县。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完善县域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资本、招商引资等有效融合。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分析评议、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商标和地理标志品牌战略等重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服务汇聚地积极争取创建省级特色小镇。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重点工作。聚焦创新创业需求,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重点工作,建设一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运用和保护水平较高、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知识产权强县(市、区)。
推动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围绕“10+3”现代农业加强涉农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形成一批涉农知识产权,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建设国家和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推进农产品加工知识产权提升行动,运用知识产权助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农业新型流通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建设多种形式产销联合体。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识产权促进行动,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新品种等多种知识产权以及先进生产方法、制造工艺、新的商业模式,充分挖掘特色川菜、地方小吃、特色服务、特色农产品和道地中药材、民间艺术等的市场附加价值,促进知识产权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
附件:《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川府发〔2021〕48号).PDF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