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深规划资源 [ 2021 ] 604 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十四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和《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四五”规划》,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1年11月4日
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四五”规划
奋斗四十载,开启新征程。“十四五”时期是深圳经济特区乘势而上,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是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释放“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测绘地理信息担当尽责谋划新篇,砥砺奋进开创新局的重要时期。在自然资源“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简称“两统一”)的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亟需适应新格局、解决新问题,通过加强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拓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对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统筹安排“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协同推进测绘强国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按照《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主要任务与重大工程。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十三五”期间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是深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深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坚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推动基础测绘科技创新;坚持需求导向,扎实推进规划实施,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迎来重大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全面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现代测绘空间基准体系日趋完备
全面建成陆海一体的空间基准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建北斗基准站6个,升级改造连续运行卫星导航定位参考站(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ofShenzhen,简称SZCORS)5个,实现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兼容。建成多模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具备了覆盖全市陆域范围专业应用实时厘米级定位和事后毫米级定位服务能力。完成平面控制网改造,新建B级控制点陆域79个、海域25个、复测一等水准点89个,水准路线长度1171公里。开展了海陆一体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精度由厘米级提高至毫米级,并实现了陆地高程基准与海域深度基准的高度统一,其核心关键技术在国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2020年10月,全市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及空间位置数据全面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二)基础地理信息供给能力实现升级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由陆地向海洋拓展、由二维向三维延伸、由定期更新向按需更新转型。首次开展1:2000海底地形测量,获取全市海域海岸线264.4公里的全景影像,完成了51个海岛岸线等基础地理信息调查测绘。首次获取全市点间距0.5米的机载LiDAR激光点云数据,建成平面精度优于0.6米、高程精度优于0.3米的全市域覆盖的倾斜摄影真三维模型数据和重点片区三维单体化模型。实现全市优于0.15米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优于0.5米分辨率的航天遥感影像年度更新,拓展获取粤港澳大湾区3-8米分辨率卫星影像,实时更新数据累计2911景;动态修测1:1000地形图4548幅,面积438平方公里;优化数字化产品,实现格网间距2米的DEM数据、格网间距1米的DSM数据、优于0.1米的TDOM数据年度更新。探索建立基于地理实体的成果采集和管理模式,开展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升级改造了10970幅1:1000地形图、631幅1:2000地形图数据,夯实了自然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基础。
(三)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不断拓展地理信息的应用领域。服务部门增至2091个,累计提供各类成果数据3238批次,其中地形图数据19.89万幅、航空影像10.62万平方公里。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出版新版《深圳市地图集》;累计编制政务用图240幅、民生地图48幅;创新提供实景三维电子地图、标准地图服务。持续推进深圳“天地图”资源更新,实现与国家主节点“五统一”改造,促进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完成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8个区级节点的数字深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规划国土、应急保障、生态环保等百余个政府部门提供多层次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实现了二、三维多源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推动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建设。新开发19个典型业务信息应用系统,支撑智慧城区建设、“粤政图”建设及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完善应急测绘体系建设,针对山体滑坡、棚户区改造灾害处置和评估等开展高频率综合演练,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
(四)支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成效显现
服务自然资源部门行使“两统一”职责。2016年起,常态化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形成覆盖自然资源全要素的地理国情数据库,并按年度持续更新。完成深圳市地理国情综合监测、重要民生设施监测、重点片区监测、宜居城市监测等专题性市情监测。开发城市空间动态监测分析和展示系统,发布专题监测信息。整合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资源,支撑“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开展自然资源规律认知、时空比对、状态诊断和问题研判工作,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生态调查与修复等国土空间治理和自然资源监管主体业务。
(五)测绘行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监管与服务转型升级。推进简政放权,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测绘管理市场化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测绘市场监督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开放和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承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委托的行政许可4项,优化办事程序和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衔接落实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心下移行政检查4项,出台《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等,不断细化监管措施。通过测绘资质巡查、测绘成果质量检查、测绘信用考核等监管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环境;健全地图监管、保密检查、安全生产等长效机制,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市场环境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六)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辐射范围加速拓展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资质单位增至139家,从业人数“十三五”期间翻倍。服务总值增长26%,达26.75亿元;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竞争充分,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83%;高新技术企业63家,通过“双软”认证企业21家;测绘地理信息与互联网、北斗系统、智慧城市等行业应用融合态势明显,华为、大疆、平安科技等企业涉足测绘地理信息领域,地理信息应用服务范围与影响力显著提高,北斗卫星导航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无人机生产等相关产业国内领先。发挥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的平台、纽带作用,搭建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互动桥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30余次,推荐企业申报奖励近200项,促进形成浓厚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氛围。
(七)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成果更加丰硕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驱动发展能力增强。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在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多星多模北斗位置集成服务、三维地籍应用、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创新研发了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水岸一体海岸带地形测绘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城市级大规模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构建、激光点云与倾斜影像精确融合等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7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现已形成涵盖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有效提升了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的行业影响力。
二、当前国内外形势
(一)国内外发展形势
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时代加速到来,地理信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技术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新兴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主要国家基础测绘发展表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基准体系建设、基础航空摄影测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三方面工作在制度层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基础测绘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呈现生产智能化、应用个性化、服务泛在化的新特点。
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基础测绘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采集等技术的进步和系统化更新,大大开拓展了测绘的类型渠道,随着地理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地理信息数据处理、传输技术的革新,基础测绘业务体系已形成从获取、处理、传输到应用完整的链条,基础测绘成果不断丰富、基础测绘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做出了“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自然资源部提出了以技术创新和需求驱动来推进基础测绘全面变革,并明确了任务要求:一是《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面建成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目标的要求。以基础地理信息库实体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在产品、制度、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形成“全面覆盖、陆海一体、联动更新、智能高效”的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现按需提供成果及应用服务。二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了基础测绘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的新功能,提出探索基础测绘与土地、地质、林草、矿产、规划、调查监测、海洋等业务融合的要求。
(二)“十四五”发展需求
“十四五”期间,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测绘发展由“数字测绘”进入“智能测绘”新阶段,测绘地理信息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业需求,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用凸显。深圳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大量涌现。为此,“十四五”期间,应当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新格局和科技发展新趋势,围绕“双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需求,紧扣深圳实际发展中的问题,深入开展形势分析,谋划全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为强化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国际影响力作出贡献,主要体现在:
1.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安全问题凸显。为此,深圳市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要求。“十四五”期间,需要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双区”建设重大战略实施,推动基础测绘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基础作用,提供精度更高、质量更优、更新更快、内容更全、方式便捷的产品和服务;聚焦数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为数字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测绘科技新动能,探索建立无人驾驶、高精定位等监管机制和标准,促进基础地理信息开放利用和地理信息领域数据市场培育,构建数字生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跨界融合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深圳市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
……
附件: 《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四五”规划》(深规划资源 [ 2021 ] 604 号).pdf
来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手机版网站
微信订阅号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