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中泰咨询

在线咨询 中文 | English
免费服务热线:
专题研究中心 大数据中心 前海中泰数据库

热点专题研究 战略新兴产业 商业时评 产业资讯 园区资讯 可研指南 规划政策 碳中和 乡村振兴 并购重组 产业招商 智能制造

【四川】《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川自然资发〔2021〕45号)

2021-12-31   前海中泰咨询

【来源: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image.png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

川自然资发〔2021〕45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12月15日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目录

前言

一、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现状

(二)“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三)“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分区

(二)地质灾害风险分区

(三)防治工作分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推进隐患识别和风险调查评价,不断夯实地质灾害源头防范基础

(二)推行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模式,构建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格局

(三)持续着力人防+技防并重,健全完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

(四)分类分级实施搬迁与治理,建立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模式

(五)加大科技创新和科研投入,提升信息化支撑服务水平

(六)推动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资金保障

(三)加大政策支持

(四)严格监督评估

(五)做好宣传引导

附图1 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附图2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区图

附表1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汇总表

附表2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市(州)任务分解表

附表3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部署表

附表4 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治理工作部署表


前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四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四川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编制本规划。

规划对象: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规划内容: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风险管控、监测预警、避险搬迁与治理、信息化建设和防治能力提升。

规划范围:四川省全域21个市(州),重点规划除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温江区、郫都区以外的176个县(市、区)。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现状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山地丘陵广布,地形高差悬殊,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气候复杂多变,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等三大地震活动带汇集,近97%国土面积处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全国隐患点数、威胁人数、威胁财产数三项指标占比均超过10%的唯一省份,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20年底,四川已排查发现威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达35992处,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不含成都市武侯、青羊、锦江、成华、金牛、温江及郫都等区及若尔盖湿地草原局部区域)、近2600个乡镇、11000余个行政村,对30万户146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868亿余元财产安全不同程度地构成威胁。按灾害类型划分,已查明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22133处、崩塌7101处、泥石流6582处、其他176处。按灾害规模划分,全省已查明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分别为152处、873处、6968处、27999处。

(二)“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14亿余元,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四川共发生地质灾害17984起,累计造成126人死亡(失踪),4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在灾害发生次数增多57.6%的情况下,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降低69.4%、73.2%、16.8%。全省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约3.3万处,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54起,避免可能造成的因灾伤亡人员1.8万人、财产损失12.1亿余元。

组织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专业支撑“五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格局。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组、点七级防灾责任体系。修订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防治工程概预算标准,进一步优化项目实施管理程序。出台政府投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办法,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防灾避险机制更趋健全。坚持“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核查”,推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三查机制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原则,常态化落实预警预报、会商调度、动态抽查、联合督查、定期通报、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防灾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

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体系,建立4万余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队伍,实现专职监测全覆盖。探索开展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在97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了专业监测设备,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建成83个区域远程传输实时对讲监测指挥平台。在全省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有力支撑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综合防治项目有力推进。每年在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完成97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1:50000详细调查。部署开展85个县(市、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累计实施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57271户19.2万人,组织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565处、排危除险3230处,有效保护33.4万人生命安全,实施凉山州则约沟小流域等14处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创新探索九寨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生态化治理模式,有力夯实了防灾减灾基础。

基层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逐县驻守技术支撑机制,落实197支专业驻守督导队伍。探索建立“青春志愿·守护生命”志愿者参与防灾工作机制,充实基层防灾力量。有力有序应对“10.11”金沙江白格滑坡、“6.17”丹巴县阿娘寨滑坡等多起重特大地质灾害事件,累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演练29.2万场次,培训人员888万余人次,基层广大干部群众识灾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

科技防灾取得积极进展。拓展应用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系统,提升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效率。初步建立省级隐患识别分析中心、省级监测预警技术服务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运用InSAR、LiDAR等先进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隐患发现能力不断提高。加大高位隐患识别、高精度遥感测绘、区域变形监测等科研投入,科技防灾水平持续提升。

(三)“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

问题与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十四五”时期,社会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将达到新高度,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气候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重特大地震频发,区域性和局地强降雨突出,地质灾害仍将长期呈易发多发态势。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降雨呈增多趋势,尤其在地震灾区,高位远程崩滑灾害防不胜防,加之各类工程活动影响不断加剧,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持续高位运行,防范应对形势更为复杂。二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面临新挑战。当前,全省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普查工作正在推进,由地质灾害单点防范到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仍在摸索尝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进入攻坚期,全省有58个县城、300余个集镇、近3400个人口聚居区不同程度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综合防治任务繁重。三是科技防灾能力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我省山区众多,植被茂密,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和动态性强,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有80%左右地质灾害发生在已查明的隐患点范围外,对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现有监测设备在性能的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等方面还需提升,预警模型还不成熟,预警准确度亟待提高。基层防灾能力、新型智能化装备设备研发应用和地质灾害信息化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今后五年,西南地区战略位势和发展动能更加凸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特别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为地质灾害防治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20年6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明确将地质灾害作为重点普查对象。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和平安四川”,明确要求“加强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领域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契机。四川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抢抓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机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关于“加强长江流域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防御、应急处置与恢复重建体系建设”及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防治和重大公共安全处置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研发”重大决策,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更好服务“平安四川”建设,以治理保安全,以安全促发展,为实现全省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平安四川”新要求,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主线,以“夯基础、补短板、提质效、增能力、强监管”为基调,全面强化地质灾害风险双控、点面结合全域整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防”的能力和“治”的标准提升,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升全社会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筑牢安全“底板”。

……


附件:《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pdf

来源: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网站

返回

静态手机移动端二维码_副本.png手机版网站微信订阅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


consult-service-1.png

园区规划

consult-service-2.png

产业规划

consult-service-3.png

可行性研究

consult-service-4.png

商业计划书

consult-service-5.png

医院策划

consult-service-6.png

战略规划

consult-service-7.png

市场调研

consult-service-8.png

研究报告

-----------------------------------------------------------------------------------------------------------------------

consult-service-9.png

军民协同发展

consult-service-10.png

生物产业

consult-service-11.png

特色小镇

consult-service-12.png

战略新兴产业



典型案例推荐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jpg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jpg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jpg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jpg
海南康复疗养研究基地项目温泉国际度假养生颐养中心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园项目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jpg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png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jpg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jpg
成都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云南康养生态园区规划项目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制造项目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上一条【四川】《成都市“十四五”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
下一条【广东】《深圳标准发展“十四五”规划》(深标办〔2021〕3号)

大数据中心

专题研究中心MORE+
  • 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

  • 生物产业

    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快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能源等技术加速融合,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快速演进,生物经济正加速成为继信息经济后新的经济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新能源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涉及国家能源安全、环保以及汽车产业兴衰等,目前世界主要汽车大国美/欧/日/韩等都已相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国内主要车企也相继提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本土化浪潮势不可挡。

 

免费咨询热线:400-6630-998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9030号沙河世纪假日广场B座507

邮箱:info@qhztzx.com

官网:www.qhztzx.com

手机版网站前海中泰咨询移动端微信订阅号前海中泰咨询 - 订阅号微信服务号前海中泰研究咨询 - 12cm.jpg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7 前海中泰(深圳)研究咨询控股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93436号-1 Powered by szweb
0755-32919669 深圳前海中泰咨询公司微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