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市应急管理局】
成都市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成减灾委〔2021〕1号
各区(市)县减灾委员会,市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成都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成都市减灾委员会
2021年12月30日
成都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
目 录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二)问题与挑战
(三)发展机遇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顶层设计,深化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
(二)聚焦风险领域,构建灾害综合风险防控体系
(三)全析致灾环境,优化灾害防治工程空间布局
(四)推动快速响应,强化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五)优化保障能力,完善应急避灾与物资体系
(六)建强城市网格,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七)创新宣教模式,构建天府减灾文化体系
(八)坚持科技引领,推动应急技术发展
四、重大项目
(一)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程
(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
(三)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四)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五)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六)巨灾情景构建工程
(七)“西防御、中疏治、东强韧”防灾空间体系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政策保障
(三)加强资金保障
(四)加强监督评估
附件:成都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表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时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全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应急管理新体制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遵循站位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基本逻辑,紧密结合成都实际,全力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自然灾害综合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损失明显降低,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均高质量完成。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扎实推进。2019年1月组建成立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后,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成都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职责任务清单》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建设文件,2020年建立了成都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强化了“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建设。
防灾减灾规范化建设成效卓著。“十三五”期间出台《城市综合减灾能力指标体系》《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规范》《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社区(村)综合减灾服务规范》《社区(村)自然灾害基本生活救助服务规范》等一系列减灾救灾地方标准,出台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及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参与制定《家用防灾应急包》国家标准。
灾害防御能力显著提升。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区划,连续5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完成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等震灾防御重点项目,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完成361户农村危房改造, 67185户土坯房改造目标任务,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地震灾害能力。江河防洪、城市排涝能力稳步提升。森林火灾防控能力、预防和扑救能力明显增强,森林防火损失率远低于0.1‰的控制目标。
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多学科、多手段、立体化的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具备秒级预警服务能力。开展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涝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命中率为94.6%。对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实施自动化专业监测。建成覆盖全市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森林火灾瞭望监测覆盖率提高到85%。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智能化系统平台建设,实现监测网络全覆盖。
应急救援与灾后救助能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以驻蓉军队为突击力量,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力量为骨干,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基层救援力量为补充,专家救援力量为支撑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成成都市救灾物资集散中心,基本形成功能完备、适度储备、布局合理、高效配送、精准响应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和应急商品供应重点联系企业长效机制。强化通信保障建设,制定针对突发地震、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事件通信保障机制。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基层综合减灾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成功完成社区综合减灾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在“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项目二期”社区减灾救灾交流研讨会及南亚标准化工作会上推广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成果。截止2020年末,共建成全国安全社区30个,省级安全社区178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4个,区(市)县覆盖率达100%,实现县县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并对1223个村(社区)开展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构建完善灾害信息员网络体系,实现每个村(社区)全覆盖。出台《成都市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工作方案》,基层综合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减灾公共服务不断优化完善。建立地质、水旱、气象、和地震灾害等防灾减灾救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实现市、县两级预警联动,信息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显著提高。研发完成“紧急地震信息”预警手机软件,实现多渠道信息推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协调平台,基本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建成“1+N”防灾减灾体验场馆,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成都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崇州馆”,大力推进成都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白鹿馆建设,推动成都防灾减灾公园建设和学校、社区、民营机构安全体验馆建设。建成109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42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建成安全文化建设温江示范区,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开通21个官方微信公众号,多部影视、动漫作品以及科普书籍在国家及省级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赛评选中获奖。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问题与挑战
“十三五”以来,成都市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也面临许多新挑战,特别是成都市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了防灾减灾任务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十四五”时期,成都全面开启公园城市示范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等建设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规划,对新时期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诸多新任务、新挑战的特殊时期,是成都市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建设改革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时期。
自然灾害复杂多样且防控治理难度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较为突出,存在发生局部重大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中心城区雨水管网和排涝设施标准偏低,城市局部地区内涝风险仍然较高。此外,域内具备发生中等强度以上地震灾害的地质构造背景,汶川地震带来的后续影响依然存在。
防灾减灾能力相对不足且短板弱项亟待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完全适应,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灾害事故监测预警信息化程度低,重特大灾害综合风险防控、灾害防御能力较薄弱。灾害应急救援与灾后救助短板较突出。相关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高效运转机制尚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至全面应用推广尚有距离。公众防灾意识、基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仍较为薄弱。
市域治理现代化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枢纽,人员与经济的高度集中、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地区灾害暴露度快速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城市系统保障风险、人口老龄化风险、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安全风险等城市系统性风险和新兴风险,且城市空间布局发生转变,要求重新构建并不断优化适合城市空间新结构的综合防灾减灾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治理能力,对成都城市综合灾害防御体系、防灾减灾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机遇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统筹整合防灾减灾力量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成都市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做好“十四五”时期防灾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应急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是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应急管理改革有效贯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全市应急资源有机整合,为加强灾害风险防范、应急处置、综合支撑、社会治理等能力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都市将防灾减灾纳入成都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利于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新时代新型防灾减灾体制。
新一轮城市规划的深入实施,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随着城市总体规划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的深入推进,将加速推进城市功能重组和布局优化,更高质量、绿色智慧、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会对高设防标准的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应急保障设施和社会应对灾害能力提出新的需求,带动区域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加速拓展,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智能化为主导,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引领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进入广泛渗透融合、加速推进实施的新阶段,将对提升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发挥重要关键作用。
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基础。成都市在服务国家战略、担当主干责任中实现了从西部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历史性跨越,为灾害治理、高标准基础设施、减灾技术现代化、减灾教育培训投入等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国家战略定位和政府政策扶持等为成都市防灾减灾救灾行业领域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
公众广泛参与意识的显著提升,为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人民群众对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防灾减灾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高度关注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与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关系,高度重视加强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建设,高度期待党委、政府、市场和社会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
附件:《成都市综合防灾减灾“十四五”规划》(成减灾委〔2021〕1号).pdf
来源:成都市应急管理局门户网站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