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通运输部 】
长航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按照“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长航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长航系统以服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为主线,全面推进各项任务实施,长江干线航道条件进一步改善,航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航运市场持续完善,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
南京以下12.5 米深水航道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改善长江干线航道里程1284 公里。三峡船闸通过量达到1.48 亿吨,过闸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4680 吨。长江干线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实现全覆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视频监控系统(CCTV)基本覆盖港区、桥区等重点水域,机动力量应急反应时间不超过45 分钟,水上搜救成功率达93%以上。一批绿色航道工程及9 处综合服务区、13 座洗舱站、30 余座污染物转运码头建成投运,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数字航道全线贯通,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100%,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本建成,率先实现航标、公务船、客船客渡船北斗应用全覆盖。
“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制初步建立,成立长江港航物流联盟,推动港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港口资源整合。持续优化运力结构,推进船型标准化,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提高到1960 吨,江海直达、铁水联运等综合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发展,港口枢纽功能逐步加强。船员理论考试和适任评估条件不断改善,引航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时发布公共服务信息,定期发布长江航运运价、景气、船员工资、船东满意度等指数信息,船东满意度基本维持在90 分以上。
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着力解决。一是航道通航能力仍需提升。长江干线下游航道条件不够稳定,12.5 米深水航道维护压力大,中游与上下游航道尺度衔接不畅,上游航道标准偏低;重要支流未实现高标准贯通,干支衔接不畅、联动不强。二是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船舶污染防治和监管能力需要提升,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和岸基接收能力不足,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效果不显著,绿色航道和港口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铁水联运、江海直达、干支直达等绿色运输组织方式运输量占比依然较低。三是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能力有待增强。长江航运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市场主体安全意识不强,安全风险依然较高,应急管理体系仍不完善,现代装备应用不够,安全监管能力还需提升。四是行业服务与管理能力仍需提升。运输结构不尽合理,服务品质有待提升,便民利民举措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差距,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发展环境仍需优化,“放管服”改革、市场监管监测等仍需加强,长江航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需深化,与其他涉水管理部门的协作还需加强。五是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与其他运输方式和沿江地方相比,航运信息化发展水平仍不高,融合应用深度不够,系统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不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不足,信息服务不够丰富便捷。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长江航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据预测,2025 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将达35 亿吨,省际旅游客运量将达140 万人次。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将长江航运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通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要道,更好发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作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长江航运提升发展质量,落实好“五新三主”新使命,当好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要求长江航运补齐设施短板,加快与其他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当好先行。新一轮科技革命,要求长江航运坚持创新引领,与新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通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要道和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原则。
统筹融合、协同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长江航运内部联动和外部协调,统筹推进干支流、船港航协同发展,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注重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长江航运综合效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长江航运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推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管理效能。注重科技赋能,提升长江航运智慧发展水平,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机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创新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手段,推进装备设施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长江航运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和水平。
服务人民、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提升长江航运服务品质,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 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体系,总体实现航道更畅通、衔接更高效、服务更优质、发展更绿色、运输更智慧、管理更科学,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具体目标。
长江黄金水道更加畅通。区段标准统一的长江干线航道基本建成,实现5000 吨级船舶常年可达重庆、万吨级船舶常年可达武汉、5 万吨级船舶常年可达南京。支流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干支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高。
运输衔接更加高效。以港口为枢纽的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建立,江河海联运充分发展,主要港口全部实现铁路进港,长江干线集装箱铁水联运量显著增长。
航运服务更加优质。运力结构更加合理,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2200 吨、三峡过闸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5000 吨,市场活力充分激发,市场发展规范有序,现代航运服务蓬勃发展,公共服务便利便捷。
航运发展更加绿色。基本建成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有效监管、快速处置的长江干线船舶污染防治体系,船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绿色航道建设示范推广,港口绿色节能技术充分应用,综合服务区、岸电系统等绿色航运设施有效运转,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应用。
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能力显著增强,装备设施提档升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水平有效提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应急到达时间控制在30 分钟以内,水上搜救成功率年均不低于96%。
水路运输更加智慧。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步伐加快,数字航道深化应用,电子航道图覆盖重要支流,北斗系统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航运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智能航运发展初见成效。
航运管理更加科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备,长江航运法规体系、信用体系更加完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黄金水道通航能力。
1.加快推进干线航道区段标准统一。围绕提升“长三角—成渝主轴”的航运支撑能力,持续开展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区段标准统一。完善南京以下12.5 米深水航道和长江口辅助航道条件,改善南京至安庆段航道条件,建成安庆至武汉段6 米水深航道并稳定运行。加强航道建设维护与水库调度相结合,按4.5 米水深标准逐步稳妥改善武汉至重庆段航道条件,按3.5 米水深标准积极推进重庆至宜宾段航道建设。重点实施上游朝天门至涪陵、涪陵至丰都,中游荆江二期,下游安庆水道、南京以下12.5 米深水航道完善、南槽二期等工程。
2.推动干支航道互联互通。积极推动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等支流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扩能升级,促进干支联通。推动完善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形成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航道网络。推动湘桂运河、赣粤运河等跨水系运河工程的前期研究。扩大长江电子航道图覆盖范围,加快向嘉陵江、湘江、信江、京杭运河等重要航道延伸,促进干支航道信息互联互通。
3.提升三峡枢纽通航效能。打造三峡通航智能管理中心,优化完善过坝船舶联动调度。提高通航设施快速检修和运行保障能力,完善通航管理设施装备配备。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相关研究,推进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
……
来源:交通运输部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