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发展改革委 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黔发改社会〔2021〕97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12月31日
贵州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公共卫生体系是由政府主导并全力支持的、集疾病监测、预防、控制和治疗于一体的公共卫生工作系统,涉及的部门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公共卫生研究机构等。具体任务是:做好公共场所、学校、劳动、放射、食品等五大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做好预防接种、消杀、从业人员体检、卫生宣教、传染病预防控制和救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并监控辖区人群健康信息,指导并治疗患者,监测并报告相关信息;研究和预测辖区人群健康态势,完善妇幼卫生和老年健康管理工作,制修订并实施防治规划,调整防治方案等。
为加快推进贵州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贵州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年限为2021年至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效
“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治结合,不断深化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优化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全省的公共卫生体系已经形成。
公共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截止2020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880个,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2个(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急救机构等)、医院137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138个、其他卫生机构42个;每万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6.34人、全科医生数2人,比2015年分别提高18.87%和124.72%,覆盖省、市、县、乡、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全省近90%的城乡居民,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248.35/10万,达到国家目标。全省所有的县(市、区)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持续消除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和克山病危害,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成为全国第九个消除疟疾的省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建成2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和5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建成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调度中心,省、市、县、乡、村五级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全面建成。完成规范化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冷链运输、冷库硬件、流调现场处置等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建设。
信息化支撑公共卫生能力日益健全。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全员人口、妇幼健康服务、疾病控制等应用信息化系统。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和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全覆盖。
卫生健康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全省45家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占比51.72%。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创新实施“督医”制度。全面落实公共场所卫生健康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双随机”监督抽检,违法案件查办数量连续数年位居全国前列。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4.5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12.69%提升到18.83%,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多学科融合发展。孕产妇死亡率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19年末,武汉发生“新冠肺炎”后,贵州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控为先”,采取硬核措施,创新“查、防、控、治、保、导”贵州战法,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级别响应,第一时间落实集中救治措施,率先开展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率先全面恢复交通流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掏家底”式支援鄂州、武汉,完成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第一次大规模对口支援外省的重大政治任务。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公共卫生体制机制不完善、资源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突出。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为74.59岁,2020年75.2岁,均排全国倒数第四位。与我省良好生态环境、优质食物资源、合适海拔高度等极不匹配。二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仍需完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三是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及救治体制机制存在短板。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还存在一定信息壁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卫生监督体系与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慢病防治与健康管理需进一步资源整合。四是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能力不足。疾控机构人才队伍流动性较大,高层次人才严重缺失,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公共卫生防控需要。
第三节 发展机遇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既是保障全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更是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十三五”以来,通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东西部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医疗卫生“百院大战”等一系列行动,全省公共卫生资源供给总量大幅增加,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增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为打造智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加快推进健康贵州建设,为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保驾护航,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补齐短板,提质扩能。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提高质量标准、优化结构布局、提升品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和配置各类公共卫生资源。充分考虑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建设定位、发展差异,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公益性,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主体责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治理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改革创新,系统整合。创新科研、人才、制度环境等软件建设,突出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
——平战结合,协同发展。统筹“平时”和“战时”双重需要,坚持以公共卫生安全为中心的分工协作,强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与财政、价格、医保、人事等政策工具的综合协同,促进资源梯次配置、开放共享。建立医防融合、上下协作、医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系统连续性服务模式,强调居民全生命周期和健康全过程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保障全民生命健康为目标,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为主线,以强化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切实促进系统整合、推进机构协同发展,扎实构建功能完善、系统整合、协同互补的公共卫生体系。
到2025年,优质高效、系统整合型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领域科技创新实力明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卫生保障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有利于公共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
附件:《贵州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黔发改社会〔2021〕974号).pdf
来源:贵州省发改委门户网站
凡注明来源的文/图等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前海中泰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他侵权问题,烦请联系删除。联系方式:editor@qhztzx.com、0755-32919669,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咨询 · 服务 —————